找到相关内容21433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泉州宗教——佛教(上篇)

    闻名斯久。   据传,其时泉州有一僧人清信将赴五台山礼见文殊菩萨,路上遇见一位老人。老人问其何往,清信答曰:“欲往五台山拜谒文殊菩萨。”老人笑道:“五台山高插霄汉,白云缭绕,山高路险,跋涉良;泉州...,博闻强识,节自励,孑立寡与,后隐阳原山,赋山居十章,有‘饥食无名草,寒烧落叶薪’之句。门人迎归,卒。”(清·道光《晋江县志·卷60·人物志·仙释·宋·禹昌》)   “道善,祥符(1008—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2887442.html
  • 求得慧心五台归

    很多。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”,也许智慧就是莫名其妙的,而智慧的传授更是讲究心相印灵犀通,不立文字、教外别传而直指人心的。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云 “五蕴皆空,度一切厄;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...袖子里取出一把剪子,剪下一把头发,放在案桌上,并口中念道:“苦瓜连根,甜瓜彻蒂甜,是吾超三界,却被阿师嫌。”说罢跃身腾空,化为文殊菩萨圣像,婴孩变成二天童,狗变成了绿毛神狮。分饭僧悔恨自己待人不平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2887443.html
  • 论西藏寺院神舞“羌姆”的起源

    先生所言,“他们也讲般若、等教理,主张空性,并说这种空性,尤如金刚,是不变的,为了与大乘小乘相区别,又称之为‘金刚乘’”(注5)。   金刚乘的创始人是东印度俄里萨国的国王武德雅拉(因陀罗部底),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2987449.html
  • 千年古刹净影寺

    喷泉窄,山根到水平。禅房时一展,兼称空情。   宗道(?~1204),本名八十,金代贵族,上京人。精通《周易》、《孟子》,善骑射。金世宗和章宗时期,历任右卫将军、西南路副招讨、平阳知府、西北路招讨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00687690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文献考察之浅探

    )传灯录二十八南阳忠国师语曰:“吾比游方多见此色,近尤盛矣!聚却三五百众,目视云汉云,是南方宗旨。把他坛经改换,添糅鄙谈,削除圣意,惑乱后徒,岂成言教!哉吾宗丧矣!”忠国师者,曹溪之直弟也。可见此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111287814.html
  • 论唐代的佛教管理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

    名山,灵踪古跡,实可留情,为众所知者,即任量事修建。其诸县有户口繁盛,商旅辐辏,愿依香火,以济津梁,亦任量事各置院一所,于州下抽三五人主持。其有山谷险滩,道途危,羸车重负,须暂憩留,亦任因依旧基卻置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311187941.html
  • 宗教改革:慧能禅学的深层结构及意义

    说般经》,他所著的《入道安心要方便》主张无念,主张身心方寸,举足下足,常在道场,他的一行三昧,要求心定于一行,即称念佛名,而修三昧。   道信又引进菩萨戒,以自性清净佛性为菩萨戒体,使禅与菩萨戒体...

    刘孟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60688143.html
  • 福州佛寺分布

    候8年未果,竟圆寂于京都。其徒孙鉴源、镜源继承遗志又晋京请《藏经》。越六寒暑,得邑人宰相叶向高之助,朝廷赐《藏经》678函、紫袈裟3件。同时赐“万福禅寺”额,寺遂改名,一直沿用至今。时殿宇尚未修复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2585988317.html
  • 佛教与青海蒙古族

    向以多出名僧享誉海内外。名大寺院学制完备,寺僧戒行来谨,潜心五明文化的学习,成为一种传统。这种传统造就出无数高僧大德,不少人读经论,学有所在,任职京师;有的佛学造诣高深,选任格鲁派的最高僧职噶丹赤巴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0588672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(1)

    凝住壁观”“息想无求,有求皆,无求乃乐”“法体无悭,于身命财,行檀舍施,心无((忖-寸)+乂%(雄-隹))惜”等语,全是中小二乘教下之语,若与“廓然无圣”“无有功德”相对照,则其旨趣悬绝,通塞分明矣,“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389260.html